采訪軍事專家張軍社:在中菲南海沖突持續之際,有商業衛星捕捉到山東艦離開港口,抵達菲律賓附近海域的畫面。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中國首次派出航母前往菲律賓近海,有何威懾之意?對此,您如何看待?
張軍社:報道指出,商業衛星拍攝的影像顯示,山東艦出現在距菲律賓200海里外的海域。這種行動,外界解讀為向菲方提醒,不要覬覦不屬于自己的領土,不要再次闖入仁愛礁。
在此之前,菲律賓軍方宣稱中國海警沖撞菲在仁愛礁執行運補任務的船只,造成1名菲船員受傷。美國官員也對此事表達了立場。在這種背景下,有外媒分析認為,山東艦此行是為了威懾菲律賓。
然而,山東艦的行動是否真的如此?您能否為我們解讀一下山東艦的此次行動?
張軍社:山東艦自2019年年底正式入列以來,已經在南海、東海、臺灣海峽等多海域進行訓練。此次山東艦現身南海,實際上是其正常的訓練活動。
2023年,山東艦先后3次前出島鏈進行訓練,其中包括穿越巴士海峽,展開西太平洋訓練。這些行動都創下了中國航母前出島鏈遠海訓練的紀錄。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去年也表示,中國軍隊將常態組織類似演訓活動。
山東艦在南海海域和西太平洋的遠海訓練已經實現常態化,這與航母擔負的作戰任務密不可分。航母負責海上防御,不能總是“宅”在母港中,必須在遠海訓練中提高航母及航母編隊的總體作戰能力。這些訓練活動符合國際法和國際通行做法,有利于提高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能力,也有利于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
對于國際媒體對中國航母動向的高度關注以及猜測性分析,您有何看法?
張軍社:中國海軍海上力量的發展,包括航母、萬噸大驅等,以及海上作戰能力的提升,都是為了有效地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這對那些針對中國實施侵權挑釁的國家來說,是一種強有力的威懾。對于南海海域的侵權挑釁行為,中國軍隊會堅決捍衛中國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