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名中老年男性在其父親購買的一款疑似價值百萬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之一的馬首的直播間內,被深度挖掘出了一場針對中老年人的網絡詐騙。此主播以其夸張渲染藏品稀缺性和名人追捧的手段,促使大量中老年群體投入大量的金錢購買所謂的高價值藏品,尤其是馬首,這一藏品曾是清朝乾隆皇帝御賜的珍寶。
許多直播間的主播還會通過講述某導演長期追蹤某展品以及多位博物館院長希望能展出這些藏品卻未能如愿的故事來強化藏品的非凡價值,這使得直播間具有強烈的緊迫感和獨特的機遇,讓觀眾認為自己可以通過低價買到這種價值極高且罕見的藏品。以該案例為例,某主播曾表示:“這部電影的投資門檻非常高,而這部影片現在處于未上映的狀態,我們可以拍一部帶有官方題材的新片,然后再把它的演員放到這部電影中去。” 這些手段不僅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某些直播間單晚收入甚至高達數十萬甚至是更多的收入,即使在觀眾人數不多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受害家庭成員透露,他們中有不少老人沉溺于購買這類直播藏品達七年之久,每次下單數量都超過了400次,耗盡了大量的財富甚至借債購買。主播們精心構建了一個虛幻且連貫的世界觀,讓他們深信自己是在幫助保護珍貴文物不受邪惡之人侵害,同時承諾將來會有高價回收、參與高端拍賣、獲得豐厚回報等。此外,還有些直播間會在直播中安排假的藏品回收場景,穩住受騙者的心。
另外,這些直播間為了逃避責任,還會宣稱其內容為“虛構劇情”,但這并未阻止老人們的癡迷。供應鏈知情人士透露,此類直播背后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產業鏈,由小團隊運作,以低廉的成本獲取商品,再以高價賣出,利用地方特產的名聲和仿冒大師作品吸引顧客,有的甚至還得到了當地名人的配合宣傳。盡管一些受害者的子女努力通過平臺舉報、向監管機構投訴或報警,但由于直播間使用矩陣賬號和小號不斷“復活”,導致整治效果有限。子女在嘗試追回款項時,也面臨著種種障礙,包括高昂的退貨費用和父母的不理解,有些老人在主播的誘導下,堅信購買行為的正當性,拒絕與家人溝通藏品事宜。
珠寶文玩直播市場的繁榮吸引了眾多參與者,但也暴露出諸多問題。專家指出,珠寶文玩因其非標準化和高單價特性,成為造假和夸大宣傳的重災區。盡管珠寶文玩直播在電商領域迅速崛起,但真正的收藏和鑒賞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外行人難以真正“撿漏”。隨著行業的逐步規范,這類欺騙行為將逐漸減少,但在此之前,消費者還需保持警惕,避免落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