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行甲,一位在湖北農村出生并因畢業于湖北大學數學系而成為湖北巴東縣原書記的官員,于去年12月2日發表了名為《再見,我的巴東》的文章,表示他已經決定辭去巴東縣委書記的職務。他在人生的下半場將重心放在了做公益事業上。
在他人生的早期階段,即1988年的高考中,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一所大學,當時中國的高考制度并沒有發生太大改變,因此難度較大。以他所在的興山高中為例,他們當年的理科錄取人數只有十幾人,文科錄取人數則不足兩人。進入大學意味著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也是個人成功和社會認可的標志。然而,這并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大學畢業時,他取得了數學120分的好成績,并且順利進入了公務員隊伍。
陳行甲在擔任巴東縣委書記期間,曾在紀委全會上發言,針對部分干部存在的貪腐行為進行了批評和揭露。其中一名曾經利用工程建設項目套取公款的官員在臺上被點名并受到了懲罰。這一事件后來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被大量引用。陳行甲的人生經歷對他的人格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他養成了敢于直言不諱的性格和責任感。
陳行甲希望給年輕人分享他的人生經驗,他認為在大學里除了學習專業知識,還應培養良好的心態,保持一顆理想的心。其次,目標不應該過于明確,以免因為目標太清晰而導致決心力減弱或喪失動力。最后,一個人如果內心簡單,那么社會也會變得簡單。那些追求社會進步的愿望強烈的人可能會覺得社會復雜,但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缺乏理解和接納他人之心。陳行甲希望年輕人能夠通過自我調整,去適應這個世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更高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