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1年的云南鄉試中,這位曾任中國政府外交官的法國人有幸親身體驗到了中國傳統科舉制度的終結。這場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鄉試,標志著中國封建科舉制度的徹底崩潰。
他在云南省觀察這屆鄉試時,親身見證了一千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秀才乘坐火車抵達昆明,呈現出了這個城市的獨特魅力。雖然這些秀才并不是顯赫的貴族,但他們通過鄉試得以展現自我,所以那一天的城市充滿了活力和熱鬧氣氛。
當地的貢院更是吸引著大批考生,他們需要各種必需品以便準備考試。在這個過程中,眾多行人組成長長的隊伍,包括身穿華麗服飾、甚至連沒有行為舉止的女性也不例外,他們都愿意參加和旁觀。
當時的氛圍就像法國大選前一樣喧囂,但是不同的是,法國民眾更傾向于將未來幾年寄托給一位他們信任的人,而清朝的百姓則堅信科舉考試可以選出可靠官員。
對于此次科舉考試,人們態度各異。一部分官員受到了極高贊譽,他們的胸卡上印著虎頭圖案,每次出行都能引來眾人注目。在考試期間,他們也被要求不得離開考場一步,這令法國人深感憂慮,他們擔心此舉可能讓考試變得毫無趣味。
然而,在這位法國人的視角中,我們看到了傳統科舉制度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盡管它實施了1300多年,但在現代社會,已有一些方面值得我們重新審視。這次鄉試無疑是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讓我們深入思考并尋找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