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眾議院近日連續召開兩個小組會議,試圖通過煽動緊張局勢的方式來為即將到來的軍事沖突做準備。在這次活動中,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坎貝爾甚至公開宣稱,中國是美國“史上最大挑戰”,“與中國帶來的軍事、科技等多方面挑戰相比,冷戰都顯得相形見絀”。
坎貝爾在當天出席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舉行的“印太大國競爭”小組會議上,以極其夸張的方式夸大了中美之間的競爭關系。他在發言中聲稱,中國對于美國及盟友的安全利益“構成直接威脅”,并且把中國視為美國“史上最重大的挑戰”。同時,他認為中美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技術領域上,特別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領域。
坎貝爾還提出了加強美國在這些領域的競爭力的具體方案,例如推動國防制造業的發展,提升美國軍艦的生產速度,以及防止關鍵技術落入競爭對手之手。此外,他還認為有必要增加國防開支,以應對可能發生的戰爭風險。
除了坎貝爾之外,眾議院共和黨籍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邁克爾·麥考爾也在開幕式上表達了對中國的巨大擔憂。他聲稱中美之間存在著軍事實力或經濟主導地位的較量,并且這種競爭正在影響全球的力量平衡。他強調,美國需要更加重視對中國的安全威脅,以便能夠制定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然而,這種過分放大中國威脅的態度遭到了多方批評。有專家指出,美國在宣傳“中國威脅”的過程中,忽視了自己在軍事、經濟等方面的真實處境。此外,這種過度解讀中國威脅的行為也可能會加劇地區緊張局勢,對國際秩序產生負面影響。
對于美國在“印太大國競爭”中的表現,有學者指出,這反映出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焦慮感和不安情緒。他們認為,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美國應該尋求與盟友建立更為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應對各種挑戰。
總的來說,美國在處理“中國威脅”的問題上,應當秉持客觀、理性的態度,避免陷入極端的政治意識形態窠臼之中,以免影響全球的和平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