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3 日凌晨 3 時 16 分,天府大道仁壽視高段的寂靜被金屬碰撞聲撕裂。一輛白色小米 SU7 在行駛中出現異常,車身劇烈擺動后沖向綠化帶,在劇烈撞擊中翻滾至對向車道,隨即燃起沖天火光。這一連串變故僅發生在數秒之間,卻引發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生死救援。
最先抵達現場的市民李先生目睹了令人揪心的場景:變形車體內隱約可見駕駛員的身影,躥動的火苗正在吞噬整個駕駛艙。五名熱心群眾自發形成救援隊,有人用拳頭猛擊車窗,有人試圖用鑰匙撬動車門,一位黑衣男子手持應急錘成功擊碎駕駛位玻璃。然而當救援者探身查看時,車內突然爆燃的火舌逼得眾人急退,手持滅火器的市民在噴灑干粉時,車身又發出詭異的金屬扭曲聲,火勢驟然增大形成三米高的火柱。
這場持續半小時的救援行動中,最令人困惑的是全車門的機械鎖死。目擊者拍攝的視頻顯示,四名壯漢合力拉扯車門把手紋絲不動,專業破窗錘擊打車窗時,玻璃碎裂后仍與防爆膜粘連形成致密網狀結構。參與救援的網約車司機王師傅事后回憶:”我們連后備箱都試過,所有逃生通道就像被焊死了一樣。”
消防人員 3 時 34 分抵達現場時,車輛已進入全面燃燒階段。高壓水槍壓制明火后,救援人員發現傳統破拆工具難以應對新型車體結構,最終使用電動液壓剪配合角磨機,耗時 12 分鐘才切開 A 柱。被救出的駕駛員經確認已無生命體征,遺體表面灼傷程度顯示,致命傷可能發生在碰撞瞬間。
事故現場遺留的剎車痕長達 47 米,綠化帶護欄呈 45 度角彎折。專業事故分析師根據行車記錄儀畫面推算,涉事車輛碰撞前時速超過 140 公里,遠超該路段 80 公里的限速標準。值得注意的是,多位目擊者稱聽到駕駛員在碰撞前發出異常吼叫,該細節已提交司法鑒定機構進行行為分析。
截至發稿,涉事車輛制造商尚未就車門鎖死問題作出技術說明。成都消防應急處突專家向媒體透露,新型電動汽車的緊急斷電保護機制可能存在設計缺陷,”碰撞后全車電子系統立即斷電,導致機械門鎖同時失效,這種情況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極為罕見。”
這起事故引發的討論正在持續發酵。汽車工程學會安全專委會某匿名專家指出,2023 版《電動汽車碰撞后安全技術要求》中關于機械逃生裝置的規定存在漏洞,建議新增 “碰撞后車門必須保持可手動開啟狀態” 的強制條款。成都交警部門表示,完整事故報告將在完成技術勘驗后向社會公布。

微信掃一掃打賞
支付寶掃一掃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