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爆料,引發了一場關于馬未都博物館企業的裁員爭議。以下是采訪改寫內容:
記者:最近有傳聞稱馬未都博物館裁員80多人,并且還欠薪,這是真的嗎?
網友:是的,情況確實如此。馬未都博物館作為知名企業家創辦的博物館企業,竟然也面臨經營困難,不得不采取裁員措施。
記者:聽說您也是其中一名受影響的員工,能具體說說您的遭遇嗎?
網友:我是小觀拍賣有限公司的員工,隸屬于觀復文化有限公司。之前公司的法人是馬未都先生,但現在似乎已經更換了法人。5月31日,公司突然發出全員郵件宣布裁員。
記者:裁員過程中是否存在違法操作?
網友:公司沒有與員工進行協商,也沒有按照勞動法規定給予經濟補償,這顯然是違法裁員。員工們開始維權仲裁,并希望通過社交媒體得到關注。
記者:公司對此有何回應?
網友:公司在事件曝光后,于26號發出全員郵件試圖收回裁員決定,但律師們都認為這種收回是無效的。同時,公司只給那些沒有提起仲裁的員工發放了工資。
記者:那么員工們是如何應對的?
網友:昨天,員工們組織起來與公司協商,公司以撤訴為條件才同意發放工資。今天給出的離職證明上寫著是因為個人原因離職,且與公司沒有任何勞動合同和資金糾紛。
記者:這樣的處理方式對員工有何影響?
網友:如果我們簽署這樣的離職證明,就等于放棄了賠償。而且公司一次性裁員80多人,明顯違反了勞動法,需要與當地部門溝通。但我們咨詢相關部門,發現公司并沒有提交裁員申請。
記者:目前您的處境如何?
網友:我現在面臨房貸還款壓力,工資不發,裁員又沒有補償。我們只要求公司能合法賠償。
記者:馬未都公司這一系列操作確實令人費解,您對此有何看法?
網友:作為公眾人物,馬未都應該起到表率作用,但在關鍵時刻選擇了逃避。據了解,馬未都經營的兩家觀復博物館近年來確實面臨經營困境,但他應該妥善處理此類敏感事件,不要晚節不保。
記者:在經濟形勢不佳的當下,裁員事件背后反映了哪些社會現象?
網友:當前各行各業內卷嚴重,居民消費力降級,大家的錢確實不好賺了。無論是打工人還是老板,都不容易,希望大家能互相理解,一起度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