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流傳著一位自稱“遼寧理工大學教授魏新河”的人物,因其報名參加多地學術會議而受到廣泛關注。然而,經過調查,發現這名假冒教授名為魏新河的男子,其身份其實與遼寧錦州市林業和草原局的一名員工相符。對此,該局承認該名人士系原職工,但對于是否確為魏新河本人則表示有待確認。
這位名為魏新河的男子,在多地場合被提及,甚至有人將其誤認為是名牌大學的教授。他說自己曾在遼東理工大學文化旅游學院擔任教授,在遼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擔任講師,在遼寧工業大學旅游管理學院任教,在遼東理工大學體育學院擔任教師。他還自稱是錦州市草原與林業局工作人員、遼寧省鄉村振興專委會副主任,遼寧省錦州濕地生態旅游管理中心(遼河口紅海灘國家公園)副主任。
按照這位自稱“魏新河”的人的說法,他的所有身份都屬于虛假的,但實際上他并沒有什么身份。他的全名應該是魏新河,而不是我們熟知的那個版本。據他的介紹,他在多家學術會議上露面,但這些會議實際上是由某個虛構的機構主辦的。而這個機構并非遼寧理工大學,也不是遼東理工大學,而是由一些不同的學校組成的團隊。
這位“魏新河”參加的學術會議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傳統文化、國家治理、教育與鄉村建設、邊疆治理、運河工業遺產保護傳承、體育信息科學、教材改革建設、華文教育、思政教育、新聞理論研究、法學等多個領域。其中的一些會議還包括地方機關、高等學校的社團等組織。
根據初步了解,“魏新河”似乎是一個混淆視聽的“江湖騙子”。他利用參加各類學術會議的機會,試圖通過虛名博得公眾的認可和關注。因此,我認為有必要對他的身份進行進一步核實。
總的來說,“魏新河”這個名字已經引起了學術界的注意。他以種種借口參加了大量的學術會議,并聲稱自己是一名真正的教授。然而,他的身份實際上并沒有得到證實。我們應該加強對學術會議的監管,防止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