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食人菌”感染癥病例數量持續攀升,引起廣泛關注。據日本媒體報道,今年以來,日本已累計報告超過1100例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征患者。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專家詳細解讀了這一現象。
日本國立感染癥研究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日本今年已確認1144例“食人菌”感染癥病例,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去年全年,該國共報告941例病例,創下了自1999年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
針對這一情況,日本婦產科醫師協會常務理事、圣瑪麗安娜醫科大學教授長谷川潤一表示,去年7月至今年3月,已有5名孕產婦因感染“食人菌”死亡。為預防感染,協會建議孕產婦采取戴口罩等防護措施。
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征是一種由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敗血性休克,感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患者從出現癥狀到發展為休克和多臟器衰竭只需24至48小時,致死率高達30%,因此被稱為“食人菌”。
采訪中,長谷川潤一教授指出,“食人菌”感染癥的初期癥狀包括咽喉疼痛、發燒等,病情發展迅速,可能導致血壓下降、多臟器功能衰竭甚至休克。孕婦感染后,病情可能急劇惡化,出現腹痛、血壓下降、出血等癥狀,甚至引發早產或死胎。
教授強調,“食人菌”感染癥雖然罕見,但民眾不必過于擔心。預防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等。一旦孕婦懷疑自己被感染,應盡早用藥并前往醫療機構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