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家那閨女》這檔節目中,觀眾對節目組的價值觀提出了質疑。最近,于文文因“媽媽的時間原因”宣布退出節目,這一決定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有人質疑節目是否應該更多關注女兒的生活而非母親,并提出如果換成其他高人氣明星遇到類似情況,節目組是否會有同樣的處理方式。
觀眾對于文文的私生活有著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認為盡管她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生活條件優越,但缺乏父母的陪伴似乎成了她生活中的“不幸”。于文文本人則表現出成熟和理解,她認為每位父母表達愛的方式都是獨特的,包括她那位追求自由的母親,為了給她更好的未來,選擇帶她出國。
節目中,王勉的觀點得到了許多人的共鳴,他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像于文文的母親那樣,追求自我,實現個人價值。這種觀點反映了現代人渴望擺脫傳統道德束縛,追求個人自由生活的愿望。相比之下,節目組和觀察室嘉賓對“親密關系必要性”的強調,以及對非典型家庭模式的負面評價,被一些觀眾批評為過時和帶有道德綁架的色彩。
黃菡在觀察室中的表現被一些觀眾視為對嘉賓進行心理實驗般的審視,缺乏真正幫助嘉賓解決問題的誠意。而王勉在于文文受到同情時,站出來表達對她母親的尊重,展現了一種更為開放和尊重個性的態度。至于吳昕,作為節目的主咖,她被批評缺乏深度引導討論的能力,僅僅扮演了流程推進者的角色,這讓一些觀眾感到失望。
于文文的離開讓許多獨居觀眾感到遺憾,她的真誠和不做作贏得了大量好感。她的幽默與開朗性格,以及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本是節目中的一大亮點。因此,許多粉絲認為,于文文的退出是節目的損失,減少了節目的吸引力和真實感。最后,有評論建議國內娛樂業應學習國外高質量節目的精髓,提升自身內容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