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管是胡賽武裝使用無人機打擊以色列特拉維夫,還是以軍空襲也門荷臺達,雙方行動都展現出所謂的“長途奔襲”特點。那么,這究竟是雙方出于何種戰術考慮?而此次遭到以軍空襲的荷臺達對也門而言,又意味著什么意義呢?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東所副所長秦天指出,最近胡塞武裝和以色列之間的“長途奔襲”,確實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中東局勢動態。從胡塞武裝襲擊以色列這一角度出發,首先體現出其遠程攻擊能力的進步。事實上,近年來,胡塞武裝不僅在也門內戰中展現了其在紅海區域的遠程打擊活動,并且與沙特聯軍對抗以及巴以沖突期間,其無人機和導彈能力也在持續發展。一方面,其射程已達到超過1000公里的水平,精準度亦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胡塞武裝戰術思想上發生變化。自巴以沖突爆發后,胡塞武裝的主要目標開始由海上商船逐漸轉變為針對哈馬斯進行間接支援或策應,而現在直接襲擊特拉維夫表明其意圖更為明確——通過直接打擊以色列本土來進一步策應哈馬斯在加沙的抗爭。
此外,對于以軍而言,其之所以選擇在荷臺達港發動空襲,目的在于削弱胡塞武裝的后勤補給能力。荷臺達港不僅是也門的重要海港,同時也是胡塞武裝唯一的可用海運樞紐。因此,以軍空襲荷臺達港,不僅針對的是胡塞武裝從外部獲取武器的能力,同時也切斷了其獲取物質補給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