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分數的公布,越來越多的考生開始咨詢如何填報志愿的問題。尤其是那些想要跨省求學的考生,他們的想法各不相同,有的渴望逃離家鄉尋求自由,有的則是擔心飲食文化差異導致的生活不便。
然而,在我們發現的一個事實是,來自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的考生明確表示不愿意接受出省就讀的要求,他們對于留在本省學習的態度更為堅決。這部分考生認為,雖然他們可能無法如愿以償地報考到心儀的國內名牌大學,但在本省仍然有機會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生活便利。
我們的調查顯示,即使是在高考分數相對較高的地區,如上海、北京、浙江、江蘇以及廣東等地,本地的重點高校分數線高出外地省份的比例也高達75%以上。這意味著,即便是在同一水平的教育機構中,留在家鄉的學生要比前往外地求學更加困難。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這一現象,我們基于近三年全國本科普通批次的分專業錄取分數線以及一一分段表數據,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顯示,上海、北京、浙江、江蘇以及廣東的本地省重點高校的平均分數線,均明顯高于外地省份。
例如,浙江師范大學便是2022年高考中分數最高的浙江非“雙一流”省重點高校之一,對于想報考該學校的優秀學生來說,其最低分為640分,這意味著只有排名全省第13643位的考生才能實現這一目標。相比之下,同樣的分數可以在中國農大或吉林大學的某些專業中獲得較好的錄取結果。
相比之下,一些地方的情況則截然相反。例如,在河北,盡管河北省內最好的非“雙一流”省重點是河北大學,但想要進入這所學校的好專業,則需將自己的名次提升至全省排名31495名左右。不過,一旦想要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就讀,最理想的結果莫過于能夠就讀于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其最低分數線為558分,并無任何專業限制。
其實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進行思考。首先,高等教育資源的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域差距,沿海發達地區的教育資源更豐富,就業機會更多;其次,許多畢業生會選擇回到家鄉工作,這不僅使得本地人才競爭加劇,同時也減少了外出求學的可能性;最后,一些地區的畢業生可能會忽視掉異地求學所能帶來的社交網絡和職業發展的優勢,從而錯失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