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教育學者表示,社會支教活動屬于專業(yè)志愿服務,應該具備相關資質和審批流程,不能任意發(fā)起。有志愿服務意愿者可以通過慈善機構官網了解相關項目,并提交報名登記表,切勿輕易相信網絡上的廣告宣傳。
目前各地已紛紛出臺相關管理辦法來加強對社會支教活動的管理。202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巴馬瑤族自治縣出臺了一項新的政策——《社會支教工作管理辦法(試行)》。該文件明確指出支教的形式是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同時向學校和學生提供一定的經濟援助和物質支持。此外,如果社會團體和個人在家鄉(xiāng)開展支教活動,也需要經過當地的教育部門進行審批,獲得許可后再由教育部門統一管理和調度。
2021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也發(fā)布了一項名為《社會支教人員管理辦法(暫行)》的文件,明確了支教人員的基本條件以及對于違反規(guī)定的行為的處罰措施。文件要求支教人員必須符合年齡范圍,一般為20-55歲之間,必須具有中專以上學歷并具備相應教師資格證。此外,還需要得到當地教育主管機關的批準才能利用法定假期或當地統一放假的時間開展教學活動。
記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了解到,當地政府正在積極籌備啟動“社會捐贈和支教管理備案網絡平臺”。這個平臺將對“支教研學”的商業(yè)行為進行全面監(jiān)督,確保其真實性和合法性。涼山州教育體育局局長黨曉剛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正在進行為期半年的整治行動,一旦發(fā)現有虛假支教、虛假宣傳的行為,我們將嚴厲查處,確保公益之心得以守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