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濟南市長清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因外賣實物與套餐名稱不符引發的名譽權糾紛案。一名大學生小鄭通過外賣平臺在一家商家下單了一份“加州牛肉面+鹵蛋”的套餐,花費17.8元。然而,在他收到餐品后,發現其下單的牛肉面里并沒有鹵蛋。
小鄭立即撥打電話向商家討要說法,但他得到的卻是商家的侮辱性回復。這讓小鄭感到非常不滿。于是,小鄭決定在網絡上曝光此事,并將其具體情況公之于眾。
小鄭將商家的聯系信息、事發過程、個人意見以及雙方的聊天記錄都公開了。商家辯稱,小鄭的投訴只是惡意差評,會影響其他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但小鄭認為,他的投訴沒有惡意,反而提醒了大家對于網絡平臺的服務品質有更高的期待。
法院經過審理認為,商家在出餐時并未按照訂單標準加入鹵蛋,這是事實,小鄭作為一個消費者,有權對商品的質量和服務提出自己的意見。但是,他發布的評論過于激烈,而且沒有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此外,他還違反了法律規定,侮辱了商家,因此法院判決雙方以書面形式向對方賠禮道歉,并撤銷了小鄭在社交媒體上的所有評論。
法官還強調,雖然生活中難免會有矛盾和紛爭,但是如果大家能夠通過理性、平和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就一定能達到最好的結果。他們希望每一位消費者都能明白,不論是在實體店還是在線平臺上購物,都要對自己的權益負責,同時也希望商家能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