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重慶市高溫抗旱工作專題新聞發布會上,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重慶市土壤耕作層已達中度干旱等級,其中黔江、巴南等15個區縣出現重旱情況。那么,什么是缺墑?它對農業生產又有何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相關部門和專家。
“缺墑是指土壤缺乏適合種子發芽和作物生長的濕度。”重慶市水利局水文總站科長黎春蕾解釋說,墑情是旱情的重要監測指標,反映土壤含水量的情況。她進一步介紹,根據土壤相對濕度,墑情被分為五個等級,從過濕到重度干旱。
記者了解到,自7月11日起,重慶全市200多個監測站點便開始預報輕度墑情,而8月以來,墑情逐漸加重。黎春蕾表示,缺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降雨和高溫持續時間長,導致土壤蒸發量增大,土壤含水量降低。
面對這一情況,記者采訪了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謝德體。謝教授表示,缺墑即干旱,若持續重度缺墑,可能導致農業干旱,進而影響作物產量,甚至絕收。
那么,如何解決缺墑問題?謝德體認為,補水是解決缺墑的最佳方法,但在高溫不降雨的情況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顯得尤為重要。他還介紹了標準化農田建設對保墑抗旱的作用。
此外,農業農村部派往重慶指導高溫干旱保秋糧的科技小分隊隊長陳昶表示,盡管持續高溫干旱對重慶主糧影響不大,但蔬菜、柑橘等經濟作物受到較大影響。他們已經給予了保墑、防曬等方面的指導。
重慶市水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麗娟介紹,目前重慶受干旱影響的41.5萬人供水總體有保障,通過多種方式解決供水問題。在農田灌溉方面,充分發揮中型灌區和小型灌區的作用。
最后,重慶市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楊智透露,8月30日至9月1日和9月8日至9月9日,重慶將有較明顯的降溫降雨過程,高溫天氣將逐步緩解。同時,全市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高炮、火箭和作業人員已做好人工增雨準備,以緩解高溫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