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孕第25周零5天的時候,四川省的一位準媽媽進行了一次羊水穿刺檢查,結果發現她的胎兒可能具有XY與XYY嵌合現象。這一消息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并引發了部分網友對“超雄犯罪率”等觀點的強烈反應。最終,這位準媽媽選擇了終止妊娠。
這次事件再次引發了公眾對“超雄綜合征”的討論。廣東省生殖醫院優生遺傳科副主任李銘臻接受了南方網的采訪,澄清了一些關于“超雄綜合征”的誤解。他認為,這種疾病與暴力或犯罪無關,不應該被視為可怕的情況。相反,它來源于性染色體的數量異常,而并非表示患者的自制力缺乏、智力缺陷或情緒管理能力不足。
對于網絡上流傳的“嵌合體”概念的誤解,李銘臻進行了詳細的解釋,指出這是指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體分裂異常,而不是生理上的“吞噬”。
李銘臻也反駁了將XYY核型等同于“惡魔基因”或預示個體成為罪犯的說法,強調這并沒有科學依據。實際上,在普通人中也有XYY個體的存在,且大多數沒有顯示出任何異常行為。
至于“超雄綜合征”是否會給孩子帶來困難,李銘臻根據醫院的數據說明,大部分這類患者表現正常,表明不能簡單地將這個標簽貼到“壞孩子”頭上。此外,孕婦希望保留異常胎兒的心理動機更多的是基于母愛本能,而不是基因的影響。
針對孕期篩查“超雄綜合征”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李銘臻介紹了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和羊水穿刺等技術,以及最終確診需要依賴后者的結果。他同時強調,雖然一些超雄綜合征患者面臨生育挑戰,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患者都一定無法生育,而且他們的后代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但概率并非絕對。
李銘臻強調,面對超雄綜合征的診斷,醫生應該提供詳細的信息,但是最終的決定權屬于父母。他鼓勵社會各界正視這一遺傳狀況,避免過度恐慌和誤解,認識到多數患者能夠正常生活,不應被標簽化或恐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