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空軍宣布選擇五家未公開名稱的公司合作研發無人僚機自主操作系統的項目,旨在支持首批無人駕駛的“協同作戰飛機”(CCA)。這一舉措不僅表明了美國空軍正加快無人作戰技術的發展,也顯示亞太地區將成為這些新型無人機的重點部署區域。
幾個月前,美國空軍與五家公司簽署了合同,旨在為未來的CCA開發核心的“自主運行軟件包”,這意味著無人機將會擁有自己的“大腦”。這些無人僚機預計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與F-35等有人駕駛戰斗機一同執行多種任務,包括攻擊、偵察以及電子戰等。
中國軍事專家認為,雖然具體的詳細信息還未對外公布,但是這些自主運行技術很可能會融合進人工智能元素,使得美國的協同作戰飛機有可能成為首批采用真正人工智能技術的無人機之一。之前,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和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已經推動了戰斗機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并進行了一些智能體的實際飛行測試。
與此同時,美國空軍在選擇無人僚機的“大腦”時,也在積極地推進機身設計工作。參與競爭的五家公司中有兩家——通用原子公司和安杜里爾公司將參與到“增量1”計劃中。通用原子公司的CCA原型機正在進行組裝,它借鑒了MQ-9“死神”無人機的部分組件,而安杜里爾公司的設計則是基于“暴怒”無人機。
通用原子公司的設計采用了一種高度模塊化的設計理念,能夠使相同的核心結構被用于開發不同的型號無人機。這種策略類似于汽車行業的平臺共享,在保持核心部件不變的前提下,可以改變飛機的其他部分以滿足不同任務的需求。
對于未來規劃,美國空軍最初將在2026年簽署CCA的第一階段生產合同,并計劃從多家供應商處采購。同時,CCA的“增量2”計劃預計將在2025財政年度開始,可能會引進更多的國際參與者,并增強與其他軍種的合作,確保無人機控制權在整個軍隊內部的流暢轉換。美軍的目標是初期采購100架CCA,它們將在五代機以及未來的六代戰斗機的幫助下,發揮在亞太地區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