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員卡瑪拉·哈里斯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搭檔時,印度媒體熱烈地探討了她的印度裔背景,從家族歷史到對印度美食的喜愛,無不詳細報道。哈里斯本人也積極參與其中,無論是與明星共制印度料理的視頻,還是在個人回憶錄中深入分享自己的南亞血脈和成長故事,都展現了她對此身份的認同。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至她即將參與總統提名之際,印度國內對哈里斯的看法似乎有所變化。盡管在美國的印度裔群體中她依然備受推崇,但印度內部的觀察家們卻對哈里斯與印度的關系及其對印度的戰略態度持保留意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客座教授哈什·V·潘特指出,早先的過分熱情已被現實消磨,印度社會對哈里斯的熱情已不如前。
這種情況讓哈里斯在印度的支持者感受到了距離,意識到她應被視作一個純粹的美國人,而非印度裔美國人。隨著世界各地,包括英國、愛爾蘭、葡萄牙及美國,越來越多有印度血統的政治人物走上前臺,哈里斯的印度背景在印度公眾眼中漸漸失去了新奇感。
加州大學里弗賽德分校的卡爾蒂克·拉馬克里希南教授表示,這種對海外印度裔政治家的好奇心正逐步減少。哈里斯在擔任副總統期間,的確有多次公開表達對自己印度根源的自豪,比如主持白宮的排燈節慶典并在私宅舉辦慶?;顒印<词谷绱?,仍有印度評論家,如阿南塔中心的因德拉妮·巴格奇,認為哈里斯在某種程度上減少了對印度根源的強調,比如她在任內訪問加納而未選擇印度作為出訪目的地,引起了討論。
對于哈里斯是否利用其印度裔身份作為政治資本,胡佛研究所的丁沙·米斯特里教授分析,鑒于當前的政治考量和選民結構,這可能不是她近期的重點策略。新加坡國立大學的拉賈·莫漢教授則在文章中提到,哈里斯個人的飲食偏好雖引人關注,卻是理解其政治走向的關鍵。同時,印度政府官員和戰略專家普遍認為,在當前印美地緣政治關系的發展中,哈里斯的角色相對有限,更多是由總統拜登、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