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名叫小K的博主遇到了一次令人心慌意亂的事情。有不懷好意的人利用她的照片進行人工智能(AI)合成,并且通過私信的方式詢問她是否有提供個人服務。這種AI技術的不當使用不僅侵犯了個人隱私,而且暴露出技術濫用所帶來的問題。
經過調查,發現黑灰色產業中存在著售賣以網紅和女演員為目標的“AI脫衣”照片群組以及提供五元“去衣”、二十元“視頻換臉”的非法服務。這些行為不僅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而且還可能觸犯刑法中的制作、販賣淫穢物品罪及傳播淫穢物品罪。更可怕的是,通過傳授此類技術,一些人已經發展成幫助犯罪或者教唆犯罪的幫兇,這進一步加深了問題的嚴重性。
針對這一情況,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的趙虎律師表示,AI技術用于制造和傳播虛假圖片不僅違法,還侵害了公民的個人信息安全。奇安信集團行業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認為,AI深度偽造技術因其效率高和門檻低,正在導致大量的偽造內容充斥互聯網。他呼吁社會各界要加強對照片和視頻防偽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然而,在社交媒體上,這種現象依然存在。例如,在B站和小紅書等平臺上出現了不少推廣“AI脫衣教程”的視頻,雖然有些是真實的AI換衣演示,但也有很多視頻的內容并不真實。對此,裴智勇建議,互聯網平臺應該積極參與網絡治理,限制不良信息傳播,對于未經證實的信息添加警告標簽,并大力推廣防偽技術應用。
此外,北京芯盾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的CTO孫悅提出了他的觀點。他認為,要應對深度偽造技術的挑戰,必須強化系統身份認證、采用多重認證機制和大數據分析等手段,這對于防御身份偽造風險非常重要。長遠來看,政府、行業、技術開發者和公眾都需要共同努力,通過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推動技術研發和提高公眾的安全意識等多種方式,共同維護網絡安全和個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