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銀行理財短期出現回撤
近期,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反饋出現了階段性的虧損情況,引起了廣泛關注。據媒體報道,一位浙江網友購買的一款信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出現回撤,損失慘重。此外,工銀理財、交銀理財、招銀理財旗下的部分產品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撤。
工銀理財工作人員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受近期債券市場波動的影響,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有所波動。但是,債市的波動趨于穩定,之前出現回撤的理財產品正在逐漸修復,投資者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的相應產品的凈值接近之前的高點。同時,之前出現回撤的低風險產品,投資者也可以耐心等待它們的凈值修復。
然而,大多數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短期內出現凈值波動的原因難以理解和接受。有些投資者表示,他們準備或者已經開始贖回相關產品。此外,還有投資者表示,他們對銀行理財短期回調的深層次原因不太清楚。
央行也曾提醒理財產品可能會出現回撤的風險。央行發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最終取決于底層資產,今年以來,部分債券型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明顯高于底層資產,主要是通過加杠桿實現的,這實際上存在很大的利率風險。如果未來市場利率回升,相關資管產品將會面臨較大縮水風險。
據了解,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大幅增長,占比也逐年提高。截至2024年6月末,固定收益類產品存續規模占全部理財產品的比例達到了96.88%。可見,銀行理財產品以固收類資產為主,投資于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等方面都有涉及。
雖然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波動不會對投資者造成太大影響,但對于那些追求穩定預期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這一現象無疑讓他們感到不安。對此,多位專家建議,投資者應該逐步轉變傳統觀念,建立更加科學、理性的投資理念,并注意風險控制,以免受到短期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
總之,隨著銀行理財市場的不斷發展,投資者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投資能力和風險管理意識,以便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保障自己的投資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