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山金 山丫 口環志站 近三年 來連續 監測 到了 海南鳽 的 遷徙 活動 , 顯示 該 地區 對 這一 珍稀 物種 的 保護 和 研究 工作 取得了 重要 進展 。 這一 發現 再次 引起了 對 瀕危 物種 保護 的 關注 。
哀牢山 金山丫 口 是 國際 候鳥 遷 飛 航道 之一 。 2004 年 啟 動 鳥 類 監測 環志 工作 以 來 , 環 志站 已 對 5 . 8 萬 只 鳥類 進行 了 環志 。 通過 對 鳥 類 的 環志 和 追蹤 , 能 清晰 地 揭示 候鳥 的 遷 移 規律 , 為 研究 鳥 類 的 種群 、 性 格 、 遷 移 等 提供 關鍵 信息 。 云 南 大學 講師 趙 雪 冰 說 , 當 地 的 鳥 類 種 類 很多 , 來源 也 很廣 , 研究 鳥 類 的 趨 光 性 , 可 以 為 機 場 選位 、 城市 照明 等 決策 提供 科 學 基礎 , 并且 已經 得到 實際 使用 。
海南鳽 是 中國 特產 的 鳥 類 , 在 海 南 為 留 鳥 , 在 廣東 、 廣西 、 福建 、 浙江 和 安徽 等 地 為 夏 候鳥 或 旅 鳥 , 野 外 數量 僅 1000 只 左右 , 比 大熊貓 還要 稀少 , 被 列為 全球 30 種 最 瀕危 鳥 類 之一 。 晝伏夜 出 、 不 喜 群 居 、 不 喜 嘯 哭 等 習 性 , 使 它 極 少 被 人 觀 察 到 , 因此 也 被 稱為 “ 世界上最 神秘 的 鳥 ” 。
海南鳽 的 白色頭頸與頭部兩側的淡藍色斑點相映成趣,形成鮮明對比,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的背部呈灰黑色,腹部則呈現出柔和的灰色。它的嘴部形狀獨特,尖銳而細長,適合捕捉小型昆蟲。
海南鳽的叫聲非常悅耳,聽起來像是清脆的鈴聲。它們喜歡棲息于開闊的草原、森林邊緣以及河流附近的灌木叢中。它們通常會在清晨和傍晚時分開始覓食,黃昏時分返回巢穴休息。
由于海南鳽數量稀少,加上棲息地破壞、環境污染等問題,它們面臨嚴重的生存威脅。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生物資源,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理和保護,如建立自然保護區、實施生態修復項目等,從而確保它們能夠繼續繁衍生息,為人類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樂趣。